梅州市农业农村局: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,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
一块块撂荒耕地重新披上“粮衣”,梅州孕育着丰收的市农喜悦;一片片柚林集群成园,标准化产出更加优质的业农j9梅州柚;一盘盘客家菜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餐桌,地道的村局客家味道飘香全国乃至全球……一个个关于“舌尖上”的变化正在梅州上演。
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,工业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化理坚持“产出思维”“经济思维”抓发展,念抓农业内生按照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发展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激活聚焦聚力发展乡村产业,乡村全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,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动力
扛牢责任 狠抓撂荒耕地复耕复种
8月中旬,梅州j9走进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,市农只见水田连接成片,业农水稻长势良好,满目皆是绿意。“以前,村里劳动力少、基础设施不完善,这30亩土地被丢荒近十年。”红星村村民赖雄辉看着眼前的水田说道。今年7月,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,赖雄辉承包了这片撂荒耕地,并重新种上了水稻。
据了解,我市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,特别是产量水平低的山坑田,占比75%以上,交通不便,缺乏水源,农田水利及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差,土地集约流转困难,种粮经济效益低,农民耕种积极性低,复耕复种费用偏高。
“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重任,我市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突破口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实行‘一周一调度’、‘认耕认种’、生产托管、土地流转等办法措施,全面打响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战,向荒地要面积、要产量,确保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。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纯说。
截至8月18日,全市共完成省下达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面积15.21万亩。接下来,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继续探索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,提升种粮综合效益,确保粮食安全。
立足优势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。当前,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仍有不少瓶颈亟待突破,如大型龙头企业不多,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,三产融合程度不高、层次浅,产业链条仍有较大拓展空间。
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,我市按照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牢牢抓住“产业振兴”这个牛鼻子,向农业要“产值”、要“效益”、要“税收”,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,我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,以工业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思维,重点打造柚果、茶叶、稻米、蔬菜、预制菜5大产业集群,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。”罗伟纯说。
2022年,我市共有4个特色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。此前,我市也已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,以及1个国家(金柚)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此外,我市还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,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基础,集中资源力量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让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,实现古镇与良田共存、产业与乡村共兴。
“预制菜作为新业态,是乡村振兴工业化、农产品食品化的重要载体。”罗伟纯说。去年以来,我市立足资源优势,抢抓政策机遇,全力做好预制菜产业培育发展工作,积极制定《梅州市加快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》,主动与仲恺广梅研究院沟通对接,商讨客家预制菜发展规划和标准,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广东省首单预制菜食品安全责任保险,组织预制菜企业赴广州市南沙区进行考察学习,持续宣传推介客家预制菜,打响梅州客家预制菜品牌。
据了解,市农业农村局将争取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,组建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,制订客家预制菜标准和推介目录,打造“客家一桌菜”品牌,培育客家预制菜领军企业,辐射带动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。
梅州日报记者:李艳良
编辑:刘滨
- ·“挥”出精彩 “羽”众不同
- 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十大国内、十大国际军事新闻
- ·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与韩国济州地方海洋警察厅举行工作级会谈
- ·倡导健康生活 乐享运动快乐
- ·格力电器通报维权进展:3人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
- ·外交部:中方决定对加拿大2家机构及20名机构人员采取反制措施
- ·2024“年度字词”揭晓!哪个是你的“年度最佳”?
- ·海归大熊猫“华美”产仔 英雄母亲生下第9只熊猫宝宝
- ·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雅安市移交第十批信访件
- ·受阶段性冷空气影响,华南等地1月气温或将开启“过山车”模式
- ·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期 如何科学预防?
- ·山洪面前 他们无所畏惧
- ·科学改造焕然一新 居民幸福感再升级
- ·三部门联合印发《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》
- ·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:将立刻弹劾韩德洙
- ·自动浇水、施肥、排涝 我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