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县区丨生态宜居产业兴 望山见水记乡愁
近年来,梅县梅县区以“党建引领、区丨产业支撑、生态山见水记九游人才核心、宜居生态优先、产业文化依托”为主线,兴望乡愁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梅县全力将农业农村短板变为苏区振兴发展“潜力板”,区丨该区先后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、生态山见水记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宜居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(区)创建名单,产业被认定为(梅县金柚)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兴望乡愁
支部强有力 振兴聚合力
走进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,梅县一派欣欣向荣的区丨美丽乡村景象在眼前铺开。然而,生态山见水记在两年前,芦陵村却还是一个问题村,由于村“两委”班子不团结、九游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等,该村发展一度受阻。
丙村镇芦陵村经过治理改造后,整洁卫生,绿意盎然,宛如世外桃源。(吴腾江 摄)
为了扭转这一局面,挂点的市委办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组和丙村镇党委意识到,必须强组织、抓党建,进一步提升整村环境和面貌。两年来,通过选派第一书记、增选党组织委员、优化村“两委”班子结构,加强干部教育培训,设立党员模范岗,实施党员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,使芦陵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,村“两委”干部齐心干实事,支部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,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,小广场、小公园、环湖绿道都建起来了,乡村旅游产业、富民种养产业生机盎然。
“我们村整顿后从后进变为先进,班子成员越来越团结,村民对村干部也越来越认可,更加愿意参与和支持村里的事业。”芦陵村党支部书记叶迪艾高兴地说,夯实了支部底子,村里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,朝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。
“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,乡村振兴更有合力。”梅县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李瑞金表示,近年来,梅县区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,抓实“头雁工程”“党员先锋工程”,推广党员示范岗、党员责任区、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等做法,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,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发展,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田园变公园 幸福来敲门
宽敞整洁的柏油道路、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、绿意盎然的村庄环境,“稻鱼共生”示范基地更是让田园变公园……当前,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在丙村镇溪联村描绘出一幅幅迷人的绿色画卷。“以前这里都是野草丛生的荒地,我们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,打造成‘稻鱼共生’示范基地后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,每天都很热闹,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游玩。”谈起溪联村的变化,村民张怀良颇为自豪。
“推动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应该走在前头。”溪联村村干部胡博怡感叹道。近年来,溪联村积极发展“稻鱼共生”特色种养,建设了“稻鱼共生”示范基地,同时重点围绕“客都人家”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,与沿石窟河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链,投入800多万元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,补齐道路、污水处理设施等短板,建设了观景大道、田间步道、滨水休闲栈道、生态停车场等,实现农业增效、环境变美,这些都成了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游客们在“稻鱼共生”示范基地体验抓鱼乐趣。 (吴腾江 摄)
溪联村的华丽转身,是梅县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的缩影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,梅县区在生态振兴方面突出“点上出彩、沿线美丽、面上协调”,提出了“1+N”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思路,制定了《梅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战示意图》,全面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。
如今,梅县区355个行政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,村庄保洁实现全覆盖,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%,通过打造的140多个靓丽节点形成串点连线、以线带面、联动发展的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格局。
文旅促发展 日子有奔头
“芦山添秀色举人村里千家富,陵水漾金波石窟河畔百业兴。”这副镌刻在芦陵村门楼两侧的楹联,是芦陵村这个梅州著名的“举人村”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,以“同心、同富、同美”为目标,走上文旅产业发展道路的真实写照。“村里成了乡村游打卡地的同时,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为此我们打造了芦陵乡村旅游驿站,大力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旅游业,努力实现农旅结合、文旅互动、兴旅富民。”叶迪艾说。
而在溪联村,“农文旅”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新业态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也已初见成效。据统计,2019年建成后接待游客约1.8万人次,带动农业增效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,“稻鱼共生”基地亩产增收2000元,预计每年增值100万元,促进了乡村振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。“自从有了‘稻鱼共生基地’,不仅环境变好了,把土地流转出去还有租金收入,家门口务工也有一份工资,我现在也算是拿上了‘双薪’,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。”村民古春强乐呵呵地说。
“把‘农文旅’结合起来是多赢,既发展高效农业,改善乡村环境,也能贴近村民,带动他们真正富裕起来。”梅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达良表示。近年来,梅县区在聚焦金柚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,突出“以农促旅,以旅兴农”,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围绕“客都人家”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,投资6900万元打造沿石窟河精品旅游线路,整体推进沿石窟河“丙村-雁洋-白渡”26公里的14个村庄连线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创建,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。2019年,梅县区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,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九届跻身全省十强。
总策划:罗金良 黄山松
总统筹:张柏明 钟伟光
采访统筹:李锦让 张柯
编辑统筹:洪观楷
本报记者 :吴丽伶
特约记者:刘洪桥 曾健锋
通讯员:吴志南 丘声财
海报:崔亮玥
编辑:张晓珊
- ·跨“粤”山海的她们,撑起美不雅“疆来”半边天
- ·刚刚!冰雹“突袭”梅州这个县...
- ·重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!广东嘉应控股集团基金投资项目举行路演
- ·坐标:民政局!5.20,梅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他们~
- ·65米35!阿卜杜艾尼打破尘封29年的男子铁饼全国纪录
- ·力争大丰高速年内开工建设、推进梅汕高速改扩建...市交通运输局“三个统筹结合” 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
- ·坐标:民政局!5.20,梅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他们~
- ·学习动态丨浓浓书香溢心田!嘉应新区开展“党史进社区”主题阅读活动
- ·从牧场到餐桌,玩转八大菜系,一头牛的怪异道路‖上桌啦
- ·新能力get~梅州举办的这个培训班有干货!
- ·速看!广东专升本招生专业目录有更新...
- ·坐标:民政局!5.20,梅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他们~
- ·让下层肉体拦阻患者有“医”靠,潮安龙湖卫生院这样做
- ·校园心理危机如何识别和干预?这场培训会,专家教授带来深度经验分享
- ·第一季度梅州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9.40% ,原因你猜到了吗?
- ·全场占据绝对优势光开花不结果!梅县学生军被东莞逼平
- ·2025清明档新片票房破6000万
- ·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!梅州法院系统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
- ·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一行到梅州日报社参观指导
- ·力争大丰高速年内开工建设、推进梅汕高速改扩建...市交通运输局“三个统筹结合” 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
- ·广东亮出林业“家底”:减速提质,为今世化财富系统添“绿”增彩
- ·@货车司机请注意:5月15日8时起,这些收费站入口实行交通管制
- ·守护市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!梅州打私部门查获2000多公斤涉私冻品
- ·嘉应大桥南端涵洞将恢复通行!预计本周末临时半封闭桥面
- ·沈阳一综合楼发生火灾,2名消防员牺牲
- ·主动探索足球特长生教学新路!梅州首届校园足球专项班五校联赛今日开赛
- ·番石榴、芒果种植技术教学|绿美广东,村落子种果树
- ·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馆长于波:创新传承模式 共同致力打造全新文化IP
- ·50人20个集体入选!市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个人和集体名单公示中
- ·@货车司机请注意:5月15日8时起,这些收费站入口实行交通管制
- ·海丰大湖镇:以“四轮驱动”方式多方位助力村落子复原
- ·白衣天使们,辛苦了!梅州100名优秀护士和20个优秀护理集体受表彰
- ·梅州市第二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十大典型案例评选启动!期待你的参与
- ·“菜篮子”满满的!一季度梅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.44亿元,花2分钟了解下?
- ·首场广东村落子歌手演唱会来了!村落子歌手齐聚,嗨翻羊城
- ·“少女收割机”粉黛乱子草来袭!快去梅城泮坑打卡“粉色浪漫”~